有限空间作业“十不准”内容包括:
1、未经批准不准私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作业方案未经可靠性论证和审批不准作业;
3、涉及气体和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未采取通风和连续监测措施不准作业;
4、未对作业人员履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手续不准作业;
5、未经专人对现场措施进行确认不准作业;
6、监护人员不在现场不准作业;
7、未经过专项培训且合格的人员不准作业;
8、未彻底清理残留物不准作业;
9、应急救援措施和器材准备不到位不准作业;
10、作业人员、工器具清点不清不准封闭出入口。
有限空间作业“十必须”内容包括:
1、必须办理许可审批手续;
2、必须采取可靠隔断(隔离)和置换措施;
3、必须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4、必须保持通风设施的正常连续运转;
5、必须佩戴气体监测仪;
6、必须配备通信联络工具,设置监护人并保持联系;
7、必须按照作业标准和单项技术措施作业;
8、高处作业的有限空间必须设置逃生和应急救援通道;
9、必须保持出入口畅通;
10、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撤离。
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而且,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重新通风和检测后方可进入。同时,检测标准与检测工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有限空间事故中暴露的问题:
1、工艺处理不彻底。一是部分受限空间作业未进行吹扫置换。二是吹扫置换不彻底,受限空间内残存物料。
2、系统隔离不彻底。未制定系统隔离方案,系统隔离时未断开管线或加装盲板,或违规用阀门代替盲板。
3、气体检测不到位。一是气体检测位置要求不具体,未按制度要求进行取样,取样不具备代表性。二是缺乏对污水、污泥等的检测手段,不能准确检测污水、污泥中有害气体的成分及浓度,对作业过程中污水污泥有毒有害气体二次挥发检测不到位。
4、施工机具不符合要求。一是进入可能存在燃爆风险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使用非防爆工具,未穿戴防静电服装。二是施工机具质量不合格,存在本质缺陷。
5、风险识别不到位。一是未识别出该项作业为受限空间作业,未按受限空间作业进行管理。二是未识别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存在的风险。三是未识别出在受限空间外或受限空间本体上作业可能产生的风险。四是对环保设施气体浓度无序性变化认识不足。
6、应急处置不力。一是作业现场未合理配备灭火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生命绳等应急救援器材,这也是现场人员盲目救援的主要原因。二是现场人员不熟悉救援措施,不能正确使用救援器材,盲目救援导致事故后果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