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基本训练与创作
是不是印章越多越好呢?大小适宜。选择与作品幅式大小相匹配,不能大于提款字,大则不雅,避免宣宾夺主。位置恰当。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使画面均衡熨贴。并不是越多越好。印章在书法作品中数量宜少,如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印章的分类:
1、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2、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一般来讲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
3、鉴藏章: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
印章成为篆刻艺术以后,篆刻家刻印就可以随心所欲,许多印章刻得残破斑驳,仿佛是出土文物。作为独立的篆刻作品无可厚非,如果用于书画作品中的印章,不仅要注重防伪功能,而且还要在艺术风格上与作品保持一致,达到完美统一。这样,在一些细节上要十分讲究才能体现出文化品位。早年,我在北京工笔画大家黄先生家里见到他的一幅新作,画的很精细。忽然看见画中盖有一方刻的很破烂的闲章,水平也不高,与画面极不协调。由于我与黄先生非常熟,说话也就很随便,我问黄先生这方印是谁给他刻的。黄先生明白我的意思,他说是邻居一位年轻朋友给他刻的。不好意思不用,就盖上了。
从书、画、印的搭配来看,通常是精细的印章用在工笔画上,粗放的印章用在写意画上,这是比较协调的。如果精细的印章用在写意画上也还可以,若是粗放的印章用在工笔画或精致的楷书上就极其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