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实体五金件,如果要做拉丝或者喷砂雾面效果,则 设计师需要提供砂号,比如粗砂,还是细砂,也在CMF文件上面标注清楚。如果还有字符镭雕的话,则要标明镭雕深浅。
E,除了常规的表面处理以外,比如要做半透的,水转印的,UV转印的,IML等有特殊表面处理的,手板模型上是很难达到真实产品一样的效果的,所以,只能大概的看看效果,要想看到完美的效果,则需要开模以后做出来才能体现。
7,组装与品质检验
当所有的配件全部制作完毕,则需要进行组装,而组装流程在拆件编程阶段就已经设计好,跟我们做结构一样,要把组装流程想清楚,才能动工,后期就根据流程一步一步装配上去即可。
当装配完成后,就需要检查模型整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比如,外观上配合,不能有断差,不能变形,不能间隙不均,或者张口等影响外观的问题。结构配合上,要看件与件之间能否装配的上,是否有装配不到位,有干涉,有螺丝孔没有加工到位,等加工上缺陷的问题检查。
8,出货
将产品进行防跌落包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模型损坏等,可快递可司机直接送货上门。
手板模型制作对产品设计有哪些影响?
由于模型制作不同开模加工成型,还是有很多弊端的,对产品设计还是会带来一些影响,那么模型到了以后,就需要做一些检查,一种是加工检查,一种是设计检查。
1,加工检查
A,外观模型检查,是否与设计符合,表面处理工艺是否与设计一致,整体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B,结构模型检查,是否能够装配的上,是否有干涉的地方,是设计干涉,还是模型加工干涉,模型是否与3D相符。
C,模型测数,是否在设计的合理可控范围内,通常手板制作公差在0.5-1.5范围内,产品越大,公差越大,钣金件变化更大,所以需要在模型制作说明上特别标注,哪些是重点尺寸部位,需要做到位的,哪些是配合尺寸,需要把控的,都要注明清楚。
D,配件数量是否有遗漏,不要到时候要装机了,却东少西的就麻烦了。
2,设计检查
A,外观模型到手以后要做设计判断,造型是否美观,拆件比例是否协调,表面处理是否合理等外观上的检测。
B,结构模型到手以后,要判断装配后是否有结构设计缺陷,是模型加工造成的,还是结构设计造成的。
比如:卡扣,设计扣合量为0.4,实际装配以后很松,那么这个就要判断是模型加工不到位造成卡合量减少所以很松,还是卡扣臂力太长无力造成很松,需要检测才知道。
C,钣金件需要检测材料的厚度,以及形变与强度。钣金件加工变形造成装配问题,是设计没有考虑加工变形量所造成的装配问题,还是模型厂加工造成产品变形,也是需要检测与考虑的。
在工业互联网提出之前,企业一般都构建了ERP、MES等系统,ERP系统在制造领域做得很通用,主要是SOP、ATP(可承诺量)、MPS、MRP等,制造现场管控深度不够。MES又太个性化,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差异太大,通用性不够。所以龙智造认为有必要从不同行业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形成跨行业通用模型、行业专用模型、企业特有模型。例如跨行业的生产时间模型、地理位置模型、劳动力模型、异常处理模型等;行业专用模型:电力行业的燃煤锅炉司炉模型、水泥行业的水泥强度预测模型、冶金行业的吹炼终点预测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是机理模型,也可以是数据驱动模型,或者是机理模型+数据驱动模型。这些模型在工业互联网上以微服务形式存在,并且配合微应用,为各企业提供服务。这样可以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型的固化、优化、提升和共享,可以帮助我国制造行业的竞争力提升。
要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变,模型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原创性设计需要建模,并且去测试验证,这就需要大量的精力来收集数据,完成建模。如果只是在平台上面的空谈,没有深入的了解行业的特性是做不出有用的平台的,只有有工具并且有模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才能为制造业赋能、带来转型的效率提升。
工业模型制作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东西,如建筑方面、人文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和生态方面,工业建筑模型是建筑规划实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模型的制作对现实工程的操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它还在优化设计以及指导施工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一、完善相关设计构思
1、模型制作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的过程。
2、设计人员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形象的体验。
3、通过亲身感受与参与制作,能够技法设计师的灵感,并可以从设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与优化,使模型方案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表现设计效果
1、实体模型是向观者展示其设计特色的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2、实体模型是设计师与客户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
三、指导施工
施工单位在平面图、立面图上不易看懂或者容易产生误会,会让施工进度迟缓,也影响*后实现的效果,使用实体模型的方式来展示设计的特点,可以方便施工方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施工,工业模型制作对使用有着直观、形象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