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加工方法按发泡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式法与挤出法。这种均匀封闭的空腔结构使EPS具有吸水性小,保温性好,质量轻及较高的机械强度等特点。北欧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将EPS用于土木工程。1971年挪威国家道路研究实验室(NRRL)首次在FLOM大桥引道改造工程中用EPS代替1m厚普通填料,成功控制了桥头段的不均匀沉降。因总体经济和质量效果好,20世纪80年代用量迅速上升,瑞典、日本、荷兰等国家已在公路项目中使用EPS。我国1995年在杭甬高速公路望童跨线桥桥头路堤首次使用EPS。
EPS在水中和土壤中化学性质稳定,不能被微生物分解;EPS的空腔结构也使水的渗入极其缓慢;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EPS表面会由白色变为黄色,且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呈现脆性;在大多数溶剂中EPS性质稳定,但可溶解于汽油、柴油、煤油、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这说明EPS填料需要良好的保护层。
杭宁高速公路湖州段新田圩桥(桥中心桩号K57+010)两侧桥台台背填筑过程中,桥台发生位移。根据工期和已采取的地基处理情况,采用了EPS轻质路堤的处理方案。新田圩桥两端EPS路堤各长约22m,填筑厚度自桥台处由6层(层厚48.5cm)逐级过渡为1层,共计用量2332m3。该EPS工程于2000年3月开始施工,5月全部填筑完成,同年底竣工通车。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状况良好,桥头路段无跳车现象。
路堤下埋设的刚性结构物上部土体与两侧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往往会在结构物顶部产生过大的附加压力,垂直土压力系数可达1.2,填土较高时甚至可达2.0,即在结构物顶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造成地下结构物开裂、破坏。用EPS代替填土铺筑于结构物顶部,可改善结构物上应力分布,大大减轻结构物所受的土压力,土压力系数可降至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