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看得见的城,而它的崛起和延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由“看不见的手”构筑的。
中国改革和开放是一对孪生兄弟,它起始于30多年前的深圳,开放的理念和市场的导向,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催使深圳率先与国际接轨,形成竞争优势。这是开放带来的“市场红利”。
新的发展周期,“市场红利”在前海身上体现。
10月底,前海企业公馆举行首场推介会,吸引来汇丰银行等30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作为代表深圳未来之地的第一批商务建筑,它的规划建设,却是由世界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集团承建。它中标的理由是,采取国际化通行的公馆建设和服务理念。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近5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深圳率先面临“调整的阵痛”和“成长的烦恼”,市委市政府的之术,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运用、遵从市场规律,提升市场价值。
深圳比较市场化的环境,成为资本光顾的领地。资金流向之处,是机会之地;人流愿意去的地方,是机缘的平台。深圳同时具备了这两点。
以金融创新为例,前海正成为可与上海自贸区并肩的“试验田”,3年来,国家部委出台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22条政策落地16条,绝大多数关涉金融创新。统计显示,前海平均每天吸引10家以上的企业入驻,截至9月底注册入区企业已达1800多家,其中金融业占据绝对支配地位。随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石化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重大要素平台等运作,创新支撑的金融生态圈现雏形。
“市场红利”让资本趋之若鹜。深圳是国内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目前PE机构超过3500家,注册资本近3000亿元,基金数量和管理资本总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培育出的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居于全国前列。“自由竞争的市场化环境,深圳有条件促成风险投资行业的集群效应。”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评价道。
市场环境成重要的比较优势
深圳地理空间有限,但无形的市场环境优势,决定了它无限的发展空间。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市场原则校正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释放有效的市场活力。深圳的答案是,市场环境已成为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产生着巨大的“洼地效应”。
2009年,深圳大刀阔斧推行了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市级机构数量精简幅度高达三分之一;去年,各区展开大部制改革,大大减少了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现象;目前全市13家试点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政府调控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精彩互动,正共同演绎着深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