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
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形如蚕,长3—5cm,直径0.3~0.8 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 7 cm,直径约0.3 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以完整、虫体肥大、外色黄亮、内色黄白、子座短者为佳 [1] 。
干湿度:虫草采挖出来是湿的,经过刷净、晒干到市面上销售。处理的干度不一样,储存时放在冰箱中也会让干度变化。一般来说干度都要求在95%以上,纯干也不行,用手轻轻一抓就有可能折断(断条形成的其中一个原因,销售过程中,抓来抓去就断了一些)。
现如今发现的最早记录有冬虫夏草的典籍是1694年汪昂撰写的《本草备要》,书中是这样记录冬虫夏草的:“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可以说形容得相当贴切。
性状特征
表面棕黄色,粗糙,皱纹,有8对根。折断面白色,边黄色,断面实。虫体一端大,弯曲,表面褐色,长4~8厘米,气味臭。
化学成份
虫草酸、粗蛋白和谷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脂肪酸、及维生素B12等物质、多糖 、菌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