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忙活“情感营销”,品牌们纷纷被这个全新的媒介逼着往情感营销的方向走,越来越多,千篇一律,消费者又一次的“审美疲劳”了。
如今是粉丝经济时代,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忙活“情感营销”:满大街都是鼓励“自信、勇敢、独立”;或者“爱、呵护、懂你”;或者“匠心酿造、100年专注XXX、只挑选最XXX”等情怀满满的广告语。尤其是一到节日,就会更加变本加厉的进行情感营销。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撩粉。乍一看这类广告,有些压根不知所云,有些压根分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品牌?
首先,品牌资产被无限制的肆意延伸:不仅没有利用好既有的品牌资产,反而会为品牌资产带来损害。比如原本品牌与“温情”“奋斗”等压根不沾边,如果非要提温情、奋斗,就很容易侵蚀品牌原来的资产,反而让消费者无法在认知中准确的去记忆和筛选品牌。
其次,品牌内涵被过度解读,容易患“情怀病”,太过沉重的情感(无论何种形式)反而让消费者心生负累、不敢过于亲近品牌,更加与品牌划清界限。比如一个非常大众的品牌,如果非要反复宣传某种高尚的情感/精神,反而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奇葩感觉,敬而远之。
什么样的品牌要“慎用”情感营销?请注意,是“慎用”,不是不用。
1.不是品牌的品牌
这句虽然听着拗口,但内行们都懂。很多所谓的大品牌,压根还称不上是个“品牌”,只能算是一个产品集合。这类品牌,如何随便做所谓的情感营销,不仅对品牌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反而会将品牌形象越搅越浑。
2.还没有明确品牌资产的品牌
品牌资产,是需要基于品牌自身特点、与整个市场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最终才能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品牌资产标准(与相对应的元素)。
3.功能差异性非常强的品牌
这类品牌已经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功能差异性明显。这类品牌只需集中精力在功能营销上,压根不用费心思去琢磨情感营销,切莫为了情感而情感,毫无必要,也浪费时间,更加浪费感情,最重要的是——机会成本很大。
4.非常依赖线下体验的品牌
这类品牌与第3类类似,并非不是不可以用情感营销,而是要“慎用”,因为机会成本太大。同样的营销预算,如果你投资在功能宣传上,或者提升线下体验,可能会有更大的投资回报率。
5.本身形象是高冷&距离感的品牌
这类品牌的成功秘诀,本身可能就是“高冷”,如果一旦滥用情感营销,和消费者距离超过了自己品牌本身应该有的限度,那就很容易降低品牌形象。
6.没有“创新”的情感营销,就不必再炒冷饭了。
很多品牌在情感营销时,因为无法找到符合自身品牌资产的思路,就容易抄袭别人。抄袭在营销界是非常常见的,并不一定是坏事。形式上的抄袭,可能并无不妥;但思想上的抄袭,问题却很大,如果思想抄袭,很容易让消费者无法辨识品牌,或者审美疲劳。
最后,情感营销不易,且行且思量。